6月24日,北京人艺经典剧目《骆驼祥子》举办媒体见面会。该剧是北京人艺今年“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”的第二部作品,对1957年梅阡改编和导演的《骆驼祥子》进行恢复。
《骆驼祥子》是今年北京人艺“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”的第二部剧目,也是落实文旅部“重点传统(经典)剧目复排计划”的作品,舞美、灯光、服装与化妆都力求恢复1957年的经典原貌。“北京人艺应该存在一批‘博物馆戏剧’,把北京人艺的风格、样式和精神保留下来。”冯远征说。
《骆驼祥子》是北京人艺建院初期奠定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,对人艺风格的形成有重大贡献,其文学性和艺术性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,严肃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艺术感召力一直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。
冯远征介绍,“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”是北京人艺采用多样化方式推动经典剧目传承发展的举措。或通过“绝对复刻”的方式恢复“博物馆剧目”,原汁原味保留经典原貌,确保“北京人艺演剧学派”的传承;或启用全新阵容对经典进行现代演绎,注入时代活力。同时,面对人才培养的紧迫性,藉此让年轻演员亲身体悟经典剧目的厚重与魅力,进而真正理解老艺术家们留下的宝贵“家底儿”。
梅阡导演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《骆驼祥子》于1957 年在北京人艺首演,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,以祥子为主人公的老北京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,展现近百年前北京的社会生活,让观众感受到艰难岁月里底层劳动人民身上可贵的精神与情怀。
对于《骆驼祥子》来说,复刻原样能更好保存其经典性,“人们的生活空间与生存状态发生了变化,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变的。”冯远征说,希望观众领悟到这部《骆驼祥子》努力还原的质朴生活感,看到过去时代的老北京群像样式,“把当年的烟火气留在人艺的舞台上。”
“希望大幕拉开,观众能感受到这股‘老味’。”导演闫锐坦言,这份传统“味道”既是百年前的京腔京韵和地道风土人情,又是北京人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传承,在不断的打磨中,将鲜明的人物形象活生生搬到舞台上,在任何时候上演都能引起观众共鸣。
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,到2021年,《骆驼祥子》已演出了三百余场,老剧魅力历久弥新,更印证演员们一代代传承的初心。本次《骆驼祥子》集结了于震、刘辉、韩清等中生代演员。在2007年新排《骆驼祥子》中,于震饰演祥子、刘辉饰演小六子、韩清饰演小马,三位“老将”的加盟体现了人艺一直以来坚持的“传帮带”的方式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一代一代青年演员在人艺舞台上成长起来。
|